俄罗斯海军正面临一个攸关未来的艰难抉择:是投入巨额资金配资网址,对老旧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进行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升级,抑或是将其光荣退役,将节约下来的宝贵资源用于建造一支更具战略灵活性的新型小型舰艇编队。
关于这艘被誉为“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中最为年轻的“彼得大帝”号的命运,俄罗斯军方内部至今仍未凝聚起一致的共识。摆在桌面上的,无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一是将其彻底升级,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二是将其封存,转而扩充数量庞大、性能精良的新一代小型舰艇。究竟哪条路才能带领俄罗斯海军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场权衡仍在继续。
尽管早在2023年,俄罗斯媒体就曾宣称已对“彼得大帝”号的永久退役做出“最终决定”,然而,事态的发展似乎并非如此斩钉截铁,这一饱受争议的计划如今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展开剩余81%“彼得大帝”号,作为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中的一员,其建造历程可以追溯到1986年龙骨铺设、1989年下水,直至1998年才正式加入俄罗斯海军的战斗序列。自服役以来,它一直是北方舰队的核心力量,仅在2008年接受过一次例行的维护保养。
然而,岁月不饶人。在多年的服役生涯中,“彼得大帝”号的舰载系统早已显露出老化的迹象,各种设备也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运转而饱受磨损。其标志性的20个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虽然曾令人生畏,但如今的效能已大不如前。
多年来,俄罗斯内部一直有声音呼吁对这艘庞然大物进行一次彻底的现代化改造。设想的方案是,将其原有的发射装置替换为更先进的3S14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该系统能够装载包括3M22“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3M14“口径”超音速巡航导弹以及P-800“玛瑙石”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在内的多款尖端武器,同时,舰上的其他作战系统也将得到全面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一项类似的现代化改造工程正在其姊妹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经过长达25年的漫长维修与现代化升级,“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最近才重新开始海上试航,其经历足以证明改造工程的复杂性与耗时性。
支持对“彼得大帝”号进行现代化升级的一派认为,鉴于技术人员已经在“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项目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对“彼得大帝”号的升级改造工程将可能在成本控制和进度安排上更具优势,甚至可能更为迅速和经济。
然而,另一方的考量也同样不容忽视。“彼得大帝”号已服役超过25载,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在服役不到10年就被送去大修,这足以说明“彼得大帝”号不仅需要进行前沿的现代化改造,更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维修和修复。
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考虑到巨额的维修、运营以及现代化改造所需的庞大开支,继续在如此巨大的舰艇上投入巨资是否真的具有战略上的合理性?有俄罗斯海军上将甚至将其与二战时期的“大和”号和“俾斯麦”号这两艘战列舰相提并论。尽管这两艘战列舰在当时造价高昂、火力强大,但在实战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威力,便仓促覆灭。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俄罗斯海军内部不少高级将领倾向于建造更多的小型舰艇,例如护卫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显著扩大舰队的整体规模,更能大幅提升其作战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而且,这些新型护卫舰同样能够装备3S14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能够搭载“锆石”、“口径”以及“玛瑙石”等先进导弹。
然而,对于“彼得大帝”号的现代化升级支持者则提出了反驳,他们认为俄罗斯海军不能仅仅依赖于小型近海舰艇,而这种说法本身就显得有些奇怪,因为诸如22350型这样的护卫舰,完全具备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能力,其作战半径和续航能力足以支持其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
此外,还有人强调,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根本没有建造新型大型巡洋舰的宏伟计划。考虑到俄罗斯造船业的真实现状,或许用“遥遥无期”来形容其建造新型巡洋舰的可能,更为贴切。
至于“彼得大帝”号本身,俄罗斯海军的高层依然对其继续服役的潜力抱有期待。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将再次重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的命运——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而忽略了严峻的现实考量。"
发布于:四川省永信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