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日本参议院选举中配资官网app,由石破茂领导的自民党遭遇重挫,失去了13个议席,执政联盟也随之丧失了对参议院的控制权。这一连串的选举失利,加剧了自民党内外对石破茂政治前景的质疑。作为自民党总裁兼首相的他,是否还能稳坐首相之位,成为选后日本政坛的最大悬念。
制度未动,但政局暗涌
从宪政机制角度看,石破茂是否留任并不取决于参议院。日本《宪法》赋予众议院在首相提名与罢免中的优先权,而众议院当前的结构并未因本次参议院选举而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只要众议院未出现足够力量发起并通过倒阁案,石破茂便可依法继续执政。即使出现倒阁动议,石破也有权解散众议院以图反制,这一“以战止战”的手段也足以震慑党内反对派。
然而,日本政治从来不仅仅是明面上的制度游戏,背后的权力协商、党内博弈和利益平衡才是左右首相命运的真正因素。石破茂的处境之所以愈加危险,正是因为这些潜流正在迅速汇聚成政治风暴。
“孤鸟”首相与保守派的隐忍等待
石破茂能够登上首相之位,更多是源于自民党在岸田文雄意外退任后的“应急妥协”。彼时正值自民党深陷“政治献金丑闻”旋涡,党内各派迫切需要一个“过渡型”人物来稳定局势,而石破恰恰作为党内“边缘人”,没有牵涉相关风波,从而获得临时信任。
但这种权力结构本质上是“临时拼凑”的,没有牢固的政治根基支撑。党内反石破茂的保守力量,如麻生太郎等人,一直未真正接纳他为“核心人物”,只是等待一个借口将他推下台。如今,在三次选举失利后,他们找到了“问责”石破的最好时机。
尤其是此次参议院选举,不仅是席位流失,更暴露了执政联盟在选民中的支持率显著下滑,也给了党内极右翼势力如高市早苗一派壮胆,他们认为石破温和理性、不接地气的路线早已脱离现实,与当前“右倾民意”相悖。
温和派与“影子人物”的再度出山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自民党内的中间派、温和派,也未必坚定支持石破茂继续执政。2024年以来的众议院选举、2025年6月的东京都议会选举和本次参议院选举组成了自民党的“选举三连败”,党内对局势反转的渴望日益强烈。石破虽然在党内一贯强调“改革”与“诚实”,却始终未能带来实际性的民意回暖。
去年8月宣布不再连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如今被传有意“复出”,不无道理。他当年“主动退场”,在党内风波中全身而退,如今面对重塑自民党形象的呼声,很可能成为党内“大佬们”协调出来的新平衡点。
对比当前格局,岸田若在近期出山,其所处局面已远优于去年,党内不乏支持他的声浪,甚至连部分原本观望的中间派也可能倒向其阵营。石破是否会成为“下一块被牺牲的棋子”,愈发令人怀疑。
重回“密室协商”,倒阁难以明牌进行
尽管党内反对声浪不断,但真正依规发动倒阁行动并不现实。主要原因在于——一旦众议院表决通过倒阁案,石破茂可以立刻解散众议院,发动大选。而根据当前民意与选情,自民党极可能在新一轮选举中遭遇更严重的滑坡。对党内各派系来说,这种“自残式换帅”风险极高,恐怕无人愿意承担。
这也是为何,即便不满者众,自民党内更可能采取“密室博弈”的方式解决首相去留问题——通过闭门会谈、派系协调、政治妥协等传统手段,为石破茂“体面下台”安排好后路。7月31日即将召开的两院议员恳谈会,或将成为这个“权力转折点”。
石破茂的尴尬:既无战功,亦无选民缘
回看石破茂至今的首相经历,从一开始便被视作“救火队长”。他上任时,众议院选举的失败早已注定,本就带着“背锅”的成分。但后续两场选举中,未能止损甚至继续失血,让其在党内的信誉跌至谷底。
石破本人长期以“政策通”形象著称,言谈理性,善于制度设计,然而这种风格恰恰不符合当下日本选民偏向感性、激进的投票取向。在对美谈判方面,石破也显得捉襟见肘。面对白宫当前强硬的关税政策,他既不具备安倍那样“微笑外交”暗度陈仓的手腕,又无法彻底翻脸。这种“不上不下”的处境让其在关键外交博弈中处处掣肘。
更严重的是,石破擅长“说理”的作风,常被舆论诟病为“脱离群众”,难以引发情绪共鸣。在以民意驱动的选举政治中,这种“低传导力”的领导人注定难以长久。
一个时代的错位产物?
石破茂的短暂执政轨迹,似乎映射着日本政坛近年混乱与动荡的缩影。他不是毫无能力的政治人物,反而在制度设计、政策论证方面具备罕见的深度;可惜的是,他所倡导的理性与稳健,在选民情绪高涨、党内激烈博弈的现实面前,反倒成了“政治负资产”。
石破的失败,既有其个人局限,也与自民党长期执政导致的制度疲劳密不可分。自民党的“三连败”其实并非某一人之错,而是整个政党形象、执政逻辑与社会期待的系统性错位。
石破茂是否继续留任配资官网app,最终可能不再由他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看党内派系如何在“保住政权”与“寻找出路”之间做出取舍。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结局如何,石破茂已然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刻被推上风口浪尖。而这段坎坷的首相生涯,也许会成为未来日本政坛回顾时代风云时,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脚注。
永信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